close

  (上接T06版)
  我們有些同志打心眼裡也想把工作乾好、把洛陽的事情辦好,但由於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,患得患失、畏首畏尾,甚至抱有“多乾多出事、少乾少出事”的心態。對此,我要強調的是,幹事難免會出錯,但不幹事是百分之百的錯。對工作中出現的失誤,我們要認真分析原因、及時予以改進,但絕不能因為害怕失誤而不敢負責、不去幹事。我們寧可給勇於擔當、積極作為的人再來一次的機會,也絕不給占著位子不幹事的人繼續敷衍的空間。不幹事還想被提拔,這絕不可能!這一點,要成為今後幹部選用工作的鮮明導向。
  在聽林州市的同志講紅旗渠精神時,有一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:1961年7月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同志到新鄉出席一個會議,有人向他反映“林縣群眾沒有飯吃,縣委卻不顧群眾死活,大搞紅旗渠建設”。譚副總理聽後勃然大怒,立即讓人通知林縣縣委書記楊貴過來,並準備處理他。第二天會議一開始,楊貴就站起來陳述林縣為什麼要建紅旗渠,他說,“我們都是共產黨員、黨的幹部,黨性原則不允許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地里長不出莊稼、十幾萬人翻山越嶺找水吃而無動於衷”“修紅旗渠為的是給老百姓一條生路,為的是林縣人民,為的是子孫後代,我們問心無愧”。會後,譚副總理立即派人到林縣瞭解情況。得知實情後,不僅對楊貴同志給予高度肯定,而且還要求河南省委大力支持紅旗渠建設。林州市的同志還講,他們那裡的人有種性格,就是“寧願苦幹,不願苦熬;寧願流血,不願流淚”,就是“遇事不怕事,有事能扛事,幹事一定要成事”。正是有了這種性格,楊貴同志扎根林縣21年,帶領群眾用10年時間建成“人工天河”紅旗渠,重新安排林縣河山;正是有了這種性格,黨員幹部始終吃苦在前、奉獻在前,“行政級別越高,完成的任務指標就越高”;正是有了這種性格,廣大群眾緊緊跟在黨員後面,“黨員幹部流汗水,我們就不怕流血水;黨員幹部搬石頭,我們就不怕搬山頭”,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。我們每位黨員幹部都要好好想一想,我們有這樣的性格嗎?當我們面臨楊貴同志那樣的困難、那樣的壓力,我們能像他那樣嗎?晚清名臣林則徐有句名言,“苟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。要想乾成一件事,就不要怕這怕那。該做的事,頂著壓力也要乾;該負的責,冒著風險也要擔。只要是為發展、為民生,只要不違反國家大政方針,我們就要放開手腳、敢闖敢乾。
  (二)要敢於攻堅,把困難踩在腳下
  困難是工作的常態。毛主席講,“什麼叫工作?工作就是鬥爭”“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、去鬥爭的。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,這才是好同志”。
  當前,洛陽正處在經濟增速換擋期、發展方式轉型期、深化改革攻堅期、社會矛盾凸顯期,前進道路上面臨很多困難。特別是在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,我市產業結構不優、國有企業機制不活、民營經濟比重偏低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、產學研融合不緊密等問題,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加突出。而且這些問題不僅躲不開、繞不過,解決起來難度還比較大,非一朝一夕之功。尤其是今年,可能是洛陽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。一方面,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,區域競爭更加激烈,我市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比較多,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不夠穩固。比如,我們需要通過開放招商“一舉求多效”,但由於國家銀根收緊,很多企業面臨資金緊張,不可能拿出大量資金來投資,招商工作難度很大。再如,我們需要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,但目前有技術的缺資金,有資金的缺技術,有資金又有技術的缺少懂經營的企業家,三者有機結合不是一日之功。另一方面,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,還要加快結構調整、全面深化改革,為長遠發展打牢基礎。比如,我們要建設生態宜居城市,就必須淘汰一批落後產能,像城市區的燃煤鍋爐就要逐步拆掉。但穩增長與調結構、抓改革與保穩定等,很容易變成“兩難”問題,弄不好就會顧此失彼。今年,洛陽的發展要實現“打基礎、上水平”,就必須處理好這些問題。
  面對困難和挑戰,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:一種是毫不畏懼、迎難而上;一種是消極悲觀、被動應付,甚至臨陣脫逃。這兩種態度,恰恰是敢不敢擔當的不同表現。古語講“為官避事平生恥”,又講“艱難困苦,玉汝於成”。這裡,我想到了兩樣東西:第一個是位於黃河三門峽大壩下游的中流砥柱。這是黃河中的一塊巨石,千百年來,無論狂風暴雨如何侵襲,驚濤駭浪如何擊打,它都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,從未被淹沒。第二個是新安龍潭峽里的青檀樹。這種樹生長在光禿禿的岩石上,幾乎接觸不到土壤,但枝繁葉茂、生機盎然。我們黨員幹部對待困難的態度,就應該像中流砥柱那樣不懼風雨、力輓狂瀾,像青檀樹那樣不畏艱苦、頑強拼搏。要知道,懼怕困難才是最大的困難。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重困難,我們要把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,把措施謀劃得更扎實一些,把幹勁鼓得更足一些,只為成功想辦法,不為失敗找藉口。
  (三)要敢於較真,把原則記在心中
  現在有一種現象亟須糾正,就是一些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信奉“好人主義”,得罪人的話不說,丟選票的事不做,對工作中的矛盾不敢觸及,對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不願批評,八面玲瓏、明哲保身。對此,有人做了個比喻,叫“瓦匠多了,木匠多了,而鐵匠少了”。瓦匠多了,就是和稀泥的多了;木匠多了,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多了;鐵匠少了,就是敢於堅持原則、敢於硬碰硬的少了。
  不敢得罪一小部分應該得罪的人,勢必會“得罪”更多的人。因為一個幹部如果整天想著當好人、拉關係,看似能維持錶面的和氣,實際上只會給單位建設埋下隱患,只會錯失機遇、貽誤發展;即使個人能一時得利,也只會損害廣大群眾的利益,最終會被群眾“戳脊梁骨”。
  不可否認,現實生活中有人因為敢於較真而得罪人,遭到別有用心者誣告陷害、捕風捉影者流言惑眾、不明真相者推波助瀾,一時間“山雨欲來風滿樓”,甚至渾身長嘴也說不清。但是,只要我們一心為工作,最終會得到公正的評價和群眾的口碑。對組織來講,也一定會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,絕不會讓幹部因為敢抓敢管,得罪了一些人、丟了一些選票,就不提拔重用。對幹部的考核評價,要綜合方方面面的信息,得出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,絕不能讓堅持原則的吃虧,讓到處討好的占便宜。
  葬於洛陽萬安山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講過,“為官公罪不可無,私罪不可有”,意思是說一心為公,就要敢於得罪人。對我們黨員幹部來講,黨和人民的事業永遠是第一位的,必須以堅持原則、敢抓敢管、盡職盡責為榮,以見風使舵、患得患失、追名逐利為恥,不怕擔風險、不怕得罪人、不怕遭非議,拎著烏紗帽做事,而不是捂著烏紗帽做官。
  五查清廉本色,看是否像焦裕祿那樣嚴格自律、艱苦奮鬥,爭當清正廉潔的模範
  清正廉潔是好幹部的根本前提。縱觀古今中外,不管什麼地方、什麼文化背景,清正廉潔都是對公職人員的基本要求;無論時代怎麼發展、形勢如何變化,群眾認準的好幹部,必須首先要做到清正廉潔。常言道:“貪廉一念間,榮辱兩重天”,一旦在廉潔上出了問題,人身自由、事業前途、家庭幸福等都將化為泡影。
  焦裕祿同志是清正廉潔的典範。當無意間聽到兒子“看白戲”時,他專門召開家庭會議教育子女,並親自主持起草了領導幹部不能搞特殊化的“十不准”文件。當有人提出改善辦公條件時,他告誡大家“富麗堂皇的事,不但不能做,就是連想也很危險”。他的衣帽鞋襪都是補了又補、縫了又縫,用的是縫了42個補丁的被子和36個補丁的褥子。焦裕祿同志用艱苦奮鬥、廉潔奉公的實際行動,在人民群眾心中樹立了崇高形象。
  (下轉T08版)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像焦裕祿那樣 爭當清正廉潔的模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sadnx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